close

 

 

download.jpg

三歲多即將上學的小女孩,媽媽聽從我們的建議,先帶她到學校走動走動,讓小孩多多適應「要上這間學校了」、「這些將是你妳的同學」、「這個是你妳的櫃子」......等等的訊息傳遞,讓小孩早先有心理準備,接受自己即將面對的新環境新轉變。

 

我觀察這對媽媽跟女兒是屬於無話不說型的,也是大多數現在的父母想要的「和孩子做朋友自然而然的相處」。有幾個有趣的現象:

 

  • 到了玩具區,小女孩一面玩玩具,一面和媽媽說話,不斷的打岔老師和媽媽的對話。
  •  
  • 玩了玩具後,跟媽媽說:「妳幫我收玩具。」上廁所完,跟媽媽說:「妳幫我穿褲子,妳幫我洗手。」
  •  
  • 到了招待區,很自然熟的將辦公室所有的佈置物品拿下來玩,這期間媽媽沒說一句話,助理小姐在一旁婉轉的告訴小女孩什麼可以玩,什麼不能玩,只見一時辦公室亂七八糟,媽媽才有點不好意思地到處收拾,並要小女孩不要玩了,把東西收起來,要回家了。

 

我趁機問了媽媽:「請問平時在家,有讓女兒自己玩自己收拾的習慣嗎?」

媽媽:(有點不自然的表情) 我覺得她還太小了,我會教她怎麼做,但是我很喜歡我們一起玩一起收拾的感覺,她還小嘛,很會撒嬌,讓我幫她的次數比她自己做的次數還多。不過沒關係,她還小,慢慢學,慢慢學。

我沒說話。

 

就在我們對話的時候,小女孩把剛剛媽媽和助理收的裝飾品又拿了出來,媽媽說要回家了,她說:「我不要,我不要,我不要回家,我還要在這裡玩!」媽媽勸了半天勸不聽,助理也加入勸說的行列,引小女孩轉移注意力,好說歹說都勸不動她。這時我走過去跟小女孩說:

「妳把不是玩具的裝飾品拿下來玩,就要自己把東西放回去,可以玩的玩具剛才在樓上都給妳玩了,這些不是玩具,不能玩就是不能玩。

★(直接說出事實)

 

小女孩:「我想玩,我就是要玩。」 

我:「妳可以玩玩具。」

★(小孩在歡的時候,不要說負面的字刺激她,讓她覺得自己老是被反對)

 

小女孩:「我要玩,我要玩玩具。」

我:「那就跟我一起去樓上玩玩具。

★(大人才是主導者)

 

小女孩:「我要玩,我要玩玩具。」

媽媽:「不好意思喔!老師,她還小,只想著玩,我在家也是這樣都叫不動她。」

沒有回答媽媽,我還是告訴小女孩:

要玩玩具就收好這些東西跟我一起去樓上玩,要回家的話就收好這些東西跟媽媽回家去

★(持續堅持的時候,給小孩選擇並提出大人的要求)

 

小女孩:「 我......我......我........ 。」

★(媽媽想插嘴,我制止了她,小孩需要時間做選擇)

 

小女孩:「我.......我要玩玩具!我要回家!」

我:「那就先把這裡的東西收好,我幫妳收兩樣,其他的妳自己放回去。

★(雖然不是正確的答案,但要小孩自己收東西的原則不能動,但給孩子知道能有部分幫助的安全感。)

 

小女孩:「我......要放這些,我要放,我要放。」

我:「妳要去樓上玩玩具還是要跟媽媽回家?

★(趁小女孩收東西時再問一次問題)

 

小女孩:「我要玩玩具。」

媽媽:「妳收好這裡的東西,我們就該回家了。」(媽媽不好意思的說話了)

我:「妳的媽媽已經說要回家了,妳就要聽媽媽的跟媽媽回家,我把樓上的玩具幫妳留著,等妳下次來玩,這樣好嗎? 」

小女孩:「我還想玩 我還想要玩 我不要回家。」

我:「不行,媽媽說的要聽,不聽的話連下次來玩玩具都不能玩了喔! 現在妳要跟媽媽回家了。

★(堅定地說)

 

小女孩:「我要玩玩具,我下次要來玩玩具,我下次還要來玩喔。」

媽媽:「哇! 老師真的好厲害喔! 她怎麼會聽妳的話,真是好神奇喔! 」

 

其實,和自己的孩子做朋友是可以的,但是,家長畢竟是大人,對於「做朋友」的尺度和準頭要抓得好。

如果因此而造成孩子沒大沒小,頂嘴插嘴沒禮貌,亂拿東西沒規矩,任性的我行我故,不受大人的管教不聽大人的話,這樣不叫跟孩子做朋友。

該管教時,跟孩子說好話、敷衍、轉移注意力的soft talk是沒用的,直接的教導孩子該聽懂的話。但是直接之餘不要嚴厲要留點餘地,這樣才是教小孩又不失情分的教法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教養 親子關係
    全站熱搜

    Teacher Gr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